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

簡單的摸牆

        今天晚上復排戰的效率很高,不到八點,符導就決定讓大家去吃披薩,回家後,忙著回覆家教老師的訊息,這一次幫一個學生家長找老師,我簡單的用了一個表格:http://tinyurl.com/yd57b3f,讓想應徵的老師來填寫,至於為什麼要如此勞師動眾呢?因為這個家長並不容易被說服,他對於家長跟學生都有很強的控制慾,卻又認為自己給很大的空間,這在教學上會很累的事,老師必須要能準確掌握家長的心,可是家教老師,特別是數學家教老師,因為數學本身就是比較生硬的學問,擅長數學的人,對於人心就不太擅長,但家長還是需要能把學生成績教好的老師,我不想找個數學不夠好,可是擅於教學的人,因為這對孩子未來的數學發展並不是一件好事,於是我想要去找,有思考過某些問題的人,而這些問題,是我認為這次教這個學生的關鍵。
    
        在回來的問卷中,普遍現象是,大家會不斷強調自己教學上的優點,即使那個問題可以回答的完全沒有關係,這不是很有趣嗎?因為目標是:得到這份工作,所以在回答一些問題時,就會下意識的回答和這份工作有關的答案,最近在看的一本書:The power of the actor,裡面提到一個很簡單的觀念,任何時候都要抱著scene objective,因為今天每個人的目標都很一致:得到這份工作,在回答問題時,雖然一邊是在回答數學跟數學教學的差別,但其實是在回答"我個人"在數學跟在數學教學上的修養,也因為這樣,大家答案的一致性也就會提高;而且某些單選選項的答案,也有很高的一致性。

        但是也因為這樣,我反而很難從回傳表格,看出足夠的資訊,這當然是我當初的疏忽,但似乎也映證了一句話:在顯意識上,大家都自覺是個好的人;這個東西還可以在想想。

        晚上在回覆家教老師,就沒有時間作訓練,剛剛回頭去做了默劇動作中的基本:摸牆,默劇表演最為重要的是創造幻覺,而為了要創造這個幻覺,就不能僅僅只是自己感覺到了,還得有一些簡單的遊戲規則,最基本的一件事情是,永遠要保持一隻手跟牆壁的接觸,不能兩隻手同時離開,永遠是,一隻手不動,另一隻離開,往上、往下,往右、往左都可以,但另外一隻手不動。

        透過這個簡單的原則,可以達到把一個箱子逐漸變小,或是四面八方的牆壁逐漸從外把自己包起來。

        而在試驗的過程中,除了永遠保持永遠有一隻手在牆壁的原則外,還發現了幾個事情,要建立牆壁正在移動的幻覺,舉例來說,如果他正在向身體靠近,過程是兩手先在牆壁上,一隻手靠近,另一手跟上...,可是有一個技術性的東西就是,手的長度畢竟有限,如果動作太大,在兩三次循環後,手就沒有壓縮的空間了,則表演自然也失去可能性,所以,演員對於自己身體要有很大的彈性以及敏感度,這也是默劇一個很重要的觀念,要對自己身體很了解,如果能夠在越細微的動作中製造幻覺,就有越多的可能性。

        當然,默劇摸牆還有視線跟表情的技巧,明天再說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