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

接受失敗

       一次又一次的嘗試,有時候會成功,有時候會失敗,有時候甚至還沒真正開始就失敗了,但是.....一切都是過程,比較重要的是,知不知道自己要作的是什麼?

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一個演員的思考

野人獻曝時間 又到了

====
在連日的....操勞之下
終於可以享受這難得的寧靜 追憶昔日的幸福

故事是從上禮拜的表演課開始
我(相信其他同學也有相同感覺)越來越覺得
每一個在表演組的同學質感都很不一樣

而這質感
來自於每個人對生活的感受都不相同
有些人 喜歡堅持著自我的享樂主義
有些人 喜歡用力地過每一分鐘
有些人 喜歡舒服自在的呼吸
....

這些感受 受到長久下來 生命中的旅程 所經歷過的事物所影響著
根源於每個人的生命歷史
家庭 學校 血緣 親情
除了這些外在的環境因素
受到身邊的人所影響的內在 情緒 價值觀
也都一點一滴融入身體的血液之中

外在發生的事物
透過感官接受它 感官引發了刺激 也就是情緒
情緒的強度累積 加上時間以及頻率
萃取就成了態度...
一次又一次的刺激 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態度
長久下去 就成了個性
刺激 情緒 態度 個性 這是一個複雜的流程圖

====

而我最近的感覺是
我之所以來到了這裡
有一個理由是:我的確跟他們很不一樣

但我看著圖書館某層書架上
滿滿的都是一冊冊的碩士論文 製作報告
我找到了 許多我所熟悉的劇場前輩們的紀錄
更精確的說 被文字所記錄下來的心情

翻著那一頁頁 他們述說 辯證 再述說 再辯證 反反覆覆批判自己的文字
我突然有種感覺 所謂的學院派
或許就是 一群不斷自我反思批判的人們
而我的問題是:我們為什麼要批判自己?
或者:我們為什麼不能不批判自己?

我只能說:我們渴求靈性的降臨
一種來自於身體血液裡 渴望被不斷滿足的因子

......
說穿了 或許沒有什麼
這就是欲望
當我們無法被自己所滿足時 我們就得去找尋內在那更潛藏 更強大的自我

人為什麼如此可悲
我們活著 行為著 語言著 我們以為:我是我
但卻總有一個極大的部份在我們心中 被壓抑著 被控制著
而唯有我們先去批判我們現有的自己 那個部份才能被釋放

ok
請問我自己
你是個什麼樣的人?
你很有自信 那會不會是因為其實你很自卑
你很自卑 是因為你的外表 你不夠聰明 你的感情無法得到滿足
所以你得借助外在的肯定
你的感情無法得到滿足 是你的家庭出了問題?
你跟你女友的感情出了問題?
......不斷的問下去

每挖一個部份 我們就得面對那個在歷史中的我們
那個躲在最陰暗的牆角 偷偷哭泣 不想被光所照見的我們

我看著這些 前輩 前前輩 前前前輩的文字
我稍微有些篤定
因為 我得先爬上這些人的肩膀上 才能知道我看的地方到底有多遠

總是如此的

====

我們得先批判自己 把身上的肌膚皮肉一層層剝下
然後.... 我覺得不是走入劇場
而是 和自己所創作的作品對話

不一定非要是"劇場"
這是 "我"和那個"不是我的我"的角力
         "我和我" 以及"我所創造的我"的對話

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給自己的筆記

身為人,我們習慣性地去評論
但要了解自己評論的基礎在哪裡

作為演員,我們無法一邊評論自己,一邊表演
評論只能發生在之前以及之後,或是不發聲

有沒有可能試著不要去評論自己的表演?

可以,但為什麼?

作為觀眾,我們會去感受,這無關好壞,
而觀眾,也有可能去評論,這有關好壞,
但觀眾的評論則無關於我們,因為身為創作者,
我們無法去干預別人的評論

但....我們的確得讓觀眾感受什麼....

如果觀眾感受不到,那是創作者的問題,
如果觀眾給予不好的評價,那是觀眾的問題,

作為演員,我不會一直去評論自己,判斷自己,批評自己,
但我得自問自答:我傳達了什麼....

一句話:我想我還是太習慣思考,而非去感受....

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心得]遺忘的旋律

我對這個劇本念念不忘
也對Sarah Ruhl的其他劇本感到好奇

看完後
我去找了網路上面有沒有Euridice的一些相關資料
後來看到了一些演出片段
以及第一景的劇本片段

看起來
劇團似乎算是蠻忠實的搬演了原著劇本

我猶記得 我出來後 對朋友小小聲的說一句話:
我覺得這整個戲的導演策略是錯誤的

現在想想....會不會我也是錯誤的

====

劇情的大綱在兩廳院網站上可以閱讀到

劇本文字的意象很美
雖然平實自然

但光用看的或是聽的 都可以感覺到像是有旋律在躍動著
而扮演石頭的三人角色 則多半用較節奏性的文字去配合

整個劇本
描繪愛情的地方時而舒緩 時而輕快
在冥府的父親 有著憂鬱低沉的性格 像是低音隱伏在其中
熱情的Orpheus則總是帶著飽滿的情感 去撼動人們
有時
地府的冥王 帶來令人心中為之ㄧ凜的尖銳感 不時敲醒沉浸在幸福安穩的人們
這時逗趣愛嘻鬧的石頭們 也會猛烈的打擊著

整個劇本 就在每個人似乎都帶有某種聲音或音樂性的基調下 前進著

而水..
也是整個劇本很重要的元素

戲的開頭就是就是在海邊 一個總是讓人會揚起笑容的地方
水在戲裡
乘載了彼此的思念 掩蓋了悲傷
它有時微弱的從人的頭上滴下一兩滴 但突然
他會傾盆似的倒了人一地 讓人無處可躲
水的變化無常 反覆的令人捉摸不清 又讓人心如刀割


====

以上 是我個人在看完整個戲後 對這個劇本的粗淺想像

我得承認
在視覺上 由於我一直無法進入這個戲
在中段 爸爸開始懸掛xxx時(有雷) 我就半放棄了去"看"這個戲
而是去"聽"這個戲 然後去引發我更多的想像

我會覺得
劇作家必定是個對於音樂非常熟悉
或者聽覺記憶相當優異的人

在我個人的經驗中
我覺得"相較於"視覺嗅覺觸覺 聽覺記憶是較為不敏銳 而且容易被忽略的

在整個戲的過程中
一直有個水聲滴答答的聲音在襯著
而整個場景 特別是描繪地府 也多半像是較為潮濕陰暗的地方

而這個戲 要怎麼使用水跟聲音來讓觀眾進入

似乎就變得很重要

====

而這也是這個戲對我而言 略嫌可惜之處
整個團隊算是有不錯的寫實表演基礎 自然而且平實的呈現 聲音的表現也都很穩定

然而在劇本台詞有需要大量跟聲音有關的描述時
例如一開始:orpheus提到腦海中的旋律
或是每個角色多少都會提到聲音之於他們的意義

而中文劇名:遺忘的旋律
也再再的讓我期待著 演員聲音的表現力 能更豐厚整個戲

音樂的使用上 音效的使用上 跟音效執行的策略上
還有演員角色性與音樂性的結合 水的使用
或許受限於經費 場地 排練時間
都沒有足夠大膽且創意的呈現..

====

題外話:

現代大多的小劇場創作者
對於西方體系 都較為熟悉
但較為熟悉 卻不代表在創作上 就能得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視覺上 始終讓我跳出來而無法進入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
在這麼西方的視覺風格上 (不管是服裝 燈光 舞台)
卻是由一堆台灣人演出 怎麼樣 都有種尷尬存在於那

而如此自然平凡的視覺聽覺演出 和充滿意象的文字相較
也不斷的讓這個戲有形呈現和無形精神在拉扯著

我朋友開玩笑的說:從eurydice下地獄之後 就開始有點悶
我也開玩笑的說:她下地獄之後 我們觀眾也被拉下地獄了XD

這當然是開玩笑的
只是在整體節奏上 已經失去了這個戲該有的音樂性時
這個戲卻像小品般地不斷不斷地循環 同樣的拍子 滴滴答答 滴滴答答
就像聽那背景的水滴聲一樣 看到最後我已經麻木

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雜記]摩訶婆羅多

先說在前頭,這並不是一個評論
單純只是彩排場看完後 心頭隨想的亂記.....

====


摩訶婆羅多
我在觀看完之後
看到劇組人員放在網路上的文章--試圖回到劇場本質 演員

我不禁想說
或許這些年輕的學生演員 應該具有更飽滿的能量去支撐整個文本 以及他們的角色

====

改編完的劇本 結構跟企圖是很清楚的
兩支後裔 為了各自的某種慾念而爭戰
期間 為了"勝利"
有人犧牲了自己的孩子 有人背叛了自己的信念 有人為了維護愛情的信念而自願犧牲
......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就是在開頭沒有多久
--「你們 都是有所選擇的」

作為在征戰中 較為疏離的角色 廣博
他靜靜的看著兩大家族的分裂 戰爭 以及戰爭帶來的分離死亡
就像是隱喻著現代人的神一樣
在許多衝突背後 明知其將會發生卻又不去避免
似是要人們自己去體會七情六慾所帶來的痛苦代價


而黑天的角色
其鮮明在於 他的立場看似變化不定
一下子 他是使般度國諸王 失去一切的始作俑者
但他用巧妙的言詞來回答了毗濕摩的疑惑

至於在本劇中後段 最精采的兩軍對峙之中
他又扮演著 姑且讓我稱為"惡魔"的角色

如果我們將惡魔視為一種 在人心裡面 單一慾念達到最高層次的精神力量
那麼黑天就像是將這種精神力量具象化的角色
他不作任何道德價值的判斷
他只是會將人心底小小的一種慾念 催化到一種"我逼不得已"的強大意念

而當這意念逼使著人們作出一些 傷害自己信念或身體的行為之後
他卻又可以像是沒有事一樣
他這樣的行為永遠有著這句話:"你們 都是有所選擇的" 作為開脫

而在戰爭中的每一個人
都堅持著自己的信念(也就是慾念) 作出一件件讓自己痛苦不堪的事情之後
他們一個個死去
最後 在要殺死難敵的前一刻
始終奮戰對抗俱盧族的勇士(抱歉 我忘記他名字了) 終因愧於自己的信念而離開了
這也是這整個劇中 我覺得蠻重要的一刻
在這個戲裡
所有人 健壯的 不健壯的 失明的 陰險的 兇惡的 都不能抵抗黑天
也就是內心慾念的誘惑

而勇士他做了另外一個選擇 所以他消失了 也再也沒有出現

====

回到 這個劇本要在劇場中實現 這一整個關於人性各種慾望的史詩
主要讓人印象深刻有幾個部份
鹽的使用
燈光
大量的肢體動作

鹽的使用很美
特別是燈光打在上面時
會有雪或是沙地的效果

但也因為鹽的使用
使得演員在平衡動作及奔跑上 產生了限制

肢體的部份
主要是用奔跑以及側翻 滾翻等動作交叉出現
偶爾會出現上肩的動作
除了一般會出現的打鬥動作 也加入了慢動作作為延伸肢體張力的元素
這個戲也使用了"椅子" 作為很重要的輔助道具

但我覺得那椅子的形式放在沙地上 由於那椅子的形式 實在太像我國中小課桌椅
和服裝及燈光的風格 總覺得有些尷尬

====

講到這整個戲的手法
在觀看的過程中

有幾個問題始終會干擾著我
一是語言的統一性
二是肢體的可能性及統一性
三是風格
四是節奏
若由風格來看
這個戲的服裝算是中規中矩 蠻符合劇本的風格

而在這樣的服裝跟燈光搭配之下
大多數時候 台詞還不會太過奇怪
可是偶爾會跳出一些實在太現代的字眼 觀眾會爆笑
是真的會爆笑....

肢體的可能性 是讓我覺得這個戲最可惜的地方
這個戲大部分角色的身體 都很直挺挺 (就是挺胸 手肘微彎 加上護肘 很像NBA球員)
但在我的想像中
這類的文本 每個角色應該有屬於他們自己特色的身體

肢體動作的編排上
雖然有很多身段動作
但一方面太侷限在這個正方形空間 動作大都是直來直往
另一方面身段歸身段 角色歸角色

至於慢動作的使用
我覺得也是可惜 使用的時機 對我而言 反而使畫面產生一種凝滯感
但我的想像裡 慢動作的使用 應該是可以加強張力
但由於使用的時機 都正逢劇情張力強 可是當身體延伸較少的時候
反而看起來多半有點趣味(??)

節奏的重複性太高
則是使這長達三個半小時的戲 感覺起來更累人

由於每段著墨的人性層面不同
不得不說 我是觀眾 想要見到的更多
我會希望看到每個人極其所能用自己的信念去說服他人
造成一波又一波的高峰

以及戰爭的緊迫性能夠
藉由奔跑和那些翻滾而加強它的戲劇張力

我也希望在用這個更具幻想力的空台 以及雙面台
能夠帶給我更豐滿的戰爭想像

當然我覺得這個作品能揮灑的地方還有很多
我得先整理一下 才能夠寫成完整的心得

不過先這樣了

====

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

相信自己

要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做得到
相信自己當下作的每一件事
這件事情是什麼 他就是什麼 沒有對錯 沒有好壞